却蕴含着深刻的战略眼光。
李源对郭嘉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层。
他开始明白,为什么曹操会对郭嘉如此看重。
此人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,更有洞察人性、驾驭人心的手腕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源逐渐适应了军营的生活,也对曹操和郭嘉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曹操虽然治军严厉,但对手下的将领和谋士,却能做到知人善任,赏罚分明。
他本人更是勤奋好学,精力充沛,常常工作到深夜。
李源在为他处理文书的过程中,总能感受到他那种强烈的进取欲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。
然而,曹操的多疑和狠辣,也让李源感到一丝畏惧。
对于那些有功高震主之嫌,或者不忠于自己的人,曹操往往会毫不犹豫地予以清除。
军中时不时传来的整肃消息,让李源时刻保持着警惕。
郭嘉似乎看出了李源的心思,有一次,他半开玩笑地对李源说:“子渊,怎么?
在曹公帐下待久了,感到害怕了?”
李源连忙摇头:“不,先生误会了。
晚生只是……只是觉得,曹公……确实是位非常之人。”
郭嘉笑了笑:“非常之人,行非常之事。
想要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,不狠辣,不果决,如何能行?
曹公的疑心,是刻在骨子里的。
这是因为,他曾经受过太多的背叛和伤害。
跟着他做事,既要尽心竭力,也要懂得自保。
最重要的一点是……永远不要让他觉得,你有二心。”
李源默默地点了点头,将郭嘉的话记在心里。
自保,这是一个多么现实而残酷的课题。
就在李源逐渐融入曹营,对未来感到一丝希望的时候,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,打破了军营的平静。
那是在初平二年的春天,兖州刺史刘岱出兵讨伐黄巾军,在东阿被黄巾军击败身亡。
兖州顿时陷入了权力真空。
而此时,一直跟随曹操征讨黄巾的鲍信,找到了曹操和他的心腹谋士们,包括荀彧、程昱,以及……郭嘉。
据说是鲍信提议,既然兖州刺史刘岱已死,而曹操平定黄巾有功,应该由曹操来接任兖州牧。
这个提议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,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。
兖州,地处中原腹地,地理位置优越,土地肥沃,人口众多,是争夺天下的重要根据地。
如果能得到兖州牧的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