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及与其他诸侯的往来情况。
他像一块海绵,努力吸收着关于这个时代、这场战争的各种信息。
他也时常能见到郭嘉。
郭嘉似乎真的很受曹操的信任,虽然名义上只是管理那批新来的流民,但他似乎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中军大帐,时常能听到他与曹操商议军情,纵横捭阖,提出各种精辟的见解。
李源在一旁伺候笔墨,默默地听着,心中对郭嘉的才智和胆识,更加钦佩不已。
郭嘉似乎并没有忘记李源。
偶尔,他会把一些需要抄写、整理的文件交给李源处理。
在这些接触中,他会看似随意地和 李源探讨一些问题,有时是经史疑难,有时是兵法韬略,有时甚至是对当前局势的看法。
李源从不敢怠慢,总是尽心尽力地完成,并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坦诚地告诉郭嘉。
郭嘉有时会点头赞许,有时则会提出不同的意见,引导他深入思考。
一次,郭嘉将一份关于兖州周边盗匪情况的报告交给李源整理。
李源在整理过程中,发现这些盗匪虽然人数众多,但各自为政,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明确的目标,而且大都得不到当地百姓的支持。
他把自己的发现写在了一份备注里,呈给郭嘉。
郭嘉看后,抚须笑道:“哦?
你倒是有几分眼力。
这些所谓的盗匪,确实如同乌合之众。
不过,” 他话锋一转,“若是有人能将他们收编,加以整肃,未必不能成为一支可用的力量。”
李源心中一动:“收编盗匪?
这……恐怕会引起军纪问题吧?”
“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”
郭嘉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“乱世之中,最重要的是什么?
是人才!
是能为我所用的人!
无论是良民,还是盗匪,只要能为我所用,为我冲锋陷阵,平定天下,便都是可用之才。
当然,收编之后,必须要严加管束,恩威并施,让他们明白,跟着我郭某人,有肉吃,有前途,而不是继续当山贼流寇。”
他的这番话,让李源茅塞顿开。
他意识到,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,更是一场人才的争夺战,是一场收拢人心、整合资源的较量。
曹操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壮大,与他善于用人、唯才是举是分不开的。
而郭嘉,显然深谙此道。
他看似随口的一句话,